快捷搜索:

誰可以提供下關與齊國方面的文化

 

我想搜集點關與齊國文化特徵,能體現出齊國歷史文化,人物,等等。越多越好

聲明:青鳥問答所有作品(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

如內容如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本站進行刪除!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www.6dcc.com/b/s2fvkfd43x.html

2 個回答

  1. #1
    阿韶mscK2014-10-28·TA獲得超過94個贊
    齊國是中國2000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最強盛的國家。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周王朝封姜太公於齊地建立齊國,都治營丘。齊國文化是指自姜太公封疆營丘始建齊國(約公元前十一世紀)起,至秦始皇消滅田齊王建(公元前221年)止,這一特定歷史階段建立的文化。它始於西周初年,形成於春秋時期,到戰國時代達到鼎盛時期,是一種地域性強,具有早期東方沿海文明特點的古代文化類型,其內容豐富,影響深遠。 2680年前,齊國國君齊桓公任用著名的思想家、經濟學家管仲為相國,採用他的治國思想,改革經濟政策,發展與其他諸侯國的經濟交流,短短幾十年,齊國就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當時經濟、軍事實力最強的"千乘之國"、"五霸之首"。 淄博市的臨淄區作為齊國的都城長達638年,是當時東方最大的城市。齊國是文化的隆盛之地,以其兼容並蓄,學術自由而著稱於世。孔子、孟子、荀子、屈原等諸多思想家、文學家曾多次來齊國遊說講學,並在臨淄城稷門外設立了「稷下學宮」。「不治而議論」,最盛時達「數百千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百家爭鳴」之說即源於此。齊國的詩歌、音樂等藝術水準很高。孔子聞韻樂"三月不知肉味"的千古佳話,反映了齊國音樂的幽雅盡美。 作為著名的齊文化的發祥地,淄博市擁有眾多的人文景觀。在國家級歷史名城臨淄,先後發掘出的齊故城遺址、殉馬坑、車馬坑等著名的文物古蹟,充分展現出齊國昔日的強盛。中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齊國故城,文物古蹟浩繁,有「地下博物館」之稱。這裡,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1990年後李春秋殉車馬坑的發掘,被列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1994年臨淄區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淄博歷史上產生過許多著名人物,像「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齊國名相管仲、晏嬰,軍事家孫武,大文學家左思,唐朝開國元勛房玄齡,清朝天文學家薛風祚,文學家蒲松齡、趙執信、王漁洋等。 齊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改革、開放是齊文化的精髓。齊國發展經濟、倡導開放、富國強民的優良傳統,成為今天淄博經濟文化和對外開放事業不斷發展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淵源。
  2. #2
    烏鴉坐飛機Fv2021-09-18·TA獲得超過39個贊
    齊國是中國2000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最強盛的國家。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周王朝封姜太公於齊地建立齊國,都治營丘。齊國文化是指自姜太公封疆營丘始建齊國(約公元前十一世紀)起,至秦始皇消滅田齊王建(公元前221年)止,這一特定歷史階段建立的文化。它始於西周初年,形成於春秋時期,到戰國時代達到鼎盛時期,是一種地域性強,具有早期東方沿海文明特點的古代文化類型,其內容豐富,影響深遠。 2680年前,齊國國君齊桓公任用著名的思想家、經濟學家管仲為相國,採用他的治國思想,改革經濟政策,發展與其他諸侯國的經濟交流,短短幾十年,齊國就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當時經濟、軍事實力最強的"千乘之國"、"五霸之首"。 淄博市的臨淄區作為齊國的都城長達638年,是當時東方最大的城市。齊國是文化的隆盛之地,以其兼容並蓄,學術自由而著稱於世。孔子、孟子、荀子、屈原等諸多思想家、文學家曾多次來齊國遊說講學,並在臨淄城稷門外設立了「稷下學宮」。「不治而議論」,最盛時達「數百千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百家爭鳴」之說即源於此。齊國的詩歌、音樂等藝術水準很高。孔子聞韻樂"三月不知肉味"的千古佳話,反映了齊國音樂的幽雅盡美。 作為著名的齊文化的發祥地,淄博市擁有眾多的人文景觀。在國家級歷史名城臨淄,先後發掘出的齊故城遺址、殉馬坑、車馬坑等著名的文物古蹟,充分展現出齊國昔日的強盛。中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齊國故城,文物古蹟浩繁,有「地下博物館」之稱。這裡,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1990年後李春秋殉車馬坑的發掘,被列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1994年臨淄區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淄博歷史上產生過許多著名人物,像「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齊國名相管仲、晏嬰,軍事家孫武,大文學家左思,唐朝開國元勛房玄齡,清朝天文學家薛風祚,文學家蒲松齡、趙執信、王漁洋等。 齊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改革、開放是齊文化的精髓。齊國發展經濟、倡導開放、富國強民的優良傳統,成為今天淄博經濟文化和對外開放事業不斷發展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淵源。

其他類似問題